发表日期:发布时间:2024-02-22 21:14:39 来源:天博克罗地亚 浏览次数:477
入选“2022年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 成都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强在何处?
去年末成都首次提出“建圈强链”,明确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方面的20条产业链,构建“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成都产业高地,成都高新区承担了其中集成电路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圈强链任务。围绕电子信息领域,成都高新区现已建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四大重点产业链,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了重要一极。
以新能源汽车对新型电子元件的需求为契机,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建设车载显示器世界级生产基地,做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深入探索无人驾驶汽车的外延领域,为电子信息产业对接新兴起的产业打下技术基础……在加力加劲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的同时,成都高新区聚焦产业细致划分领域,主动寻找新风口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助力成都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
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能更好的适应高温、高频、抗辐射工作环境,以及制造大功率电子器件,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以及高铁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我国多个重要发展领域都息息相关。
但是目前第三代半导体的市场规模还很小。没有良好契机,大举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是成都市建圈强链计划的重点产业之一。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都市牵头建设了三百公里供应圈,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痛点是里程焦虑。充电慢问题,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在川渝地区普及的障碍。解决里程焦虑的关键,在于电池快充技术,而解决电池快充的关键,在于第三代半导体带来的新型电子元件。
在这样一个市场契机下,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主导产业的成都高新区果断进军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当前,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已基本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规模,而快速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元件供应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设计环节。
早在2020年,成都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2022年5月又印发修订版的相关支持政策,通过市区级政策联动,对标国内重点城市,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最优政策环境。
在资金支持方面,对企业给予全链条支持,大大降低研发制造成本;对企业给予上台阶奖励,快速提升产业规模能级;对企业给予高端人才奖励,形成人才吸引聚集效应;支持本地采购和平台建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2020年度,市、区两级给予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共支持7236.7万元。2021年度,成都高新区已兑现政策资金6843.41万元,预计共兑现资金约1亿元。得益于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培育和政策支持,2021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规模103.5亿元,同比增长47%;过亿元设计公司数23个,上10亿元企业达到2家。
在配套服务方面,成都高新区构建集成电路“1+1+N”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形成了从“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到“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再到企业平台的多层次、多主体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覆盖设计、流片、封测、配套等方面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可提供全套专业方面技术服务,大幅度的提升了集成电路产业在设计方面的工作效率。
该服务体系降低了企业产品研究开发门槛和成本,不仅服务成都高新区内的集成电路企业,还提升了西部地区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技术水平和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助推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加快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圈。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18家以上的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22年1-7月就已为区内外超140家公司可以提供了2万余次专业服务。
完善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和产业生态圈,让成都高新区在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元件方面快速形成供应能力,及时、高效的保障了成都市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零部件需求。2022年7月,在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分立器件年会暨苏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高新区被授予“2022年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称号。
2021年,成都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332.7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规模已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居中西部第一位。比产值增长更有意义的,是通过第三代半导体铺设的这条电子元件赛道,还将在传统硅材料无法企及的领域带来更多创新机遇。
新型显示是成都高新区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又一个重点产业细分赛道。在建圈强链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充分的发挥京东方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以车载显示屏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大了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车载显示屏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人车信息交互的关键零部件,京东方一直是车载显示器的重要供应商。为逐步提升车载显示器方面的竞争优势,成都高新区助力京东方打造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车载显示屏生产基地。
该项目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由京东方科技集团和京东方精电共同投资,一期投资25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500万片,产能将跃居全球车载显示市场占有率第二,并有望实现赶超成为第一。
作为京东方科技集团最大的车载显示产品集中化生产基地,其通过集中车载项目资源,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例如:集中采购增加成本优势;减少客户重复审核,简化流程;拉通各工厂改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凭借京东方在中游面板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将车载显示屏的成本大幅拉低,为成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优势。
基地项目在立项阶段,就受到省、市、区各级部门格外的重视,通过政企齐抓共管高度协调,从2021年开始谈判,到12月10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再到12月31日获批施工许可证,该项目一路绿灯;在建设施工期间,又通过政府、企业与项目建设团队一直在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使得建设项目比合同工期提前50天完成全面封顶。
通过充分的发挥京东方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作用,成都高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显示及中小尺寸面板生产基地。目前成都高新区围绕京东方、天马、莱宝高科、路维光电、中光电、出光兴产等新型显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链主”企业为中心梳理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上下游配套项目12个,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3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2个,初步形成覆盖材料部件、面板模组、显示应用等环节的产业生态圈。
成都高新区在新型显示领域,已聚集了产业上下游企业50余家,形成了较完整的显示产业链,并在AMOLED柔性显示、无屏显示等细致划分领域占据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车载显示器项目充足表现了成都高新区在“建圈强链”过程中的“准” “快” “强”。而在涉足无人驾驶领域的时候,成都高新区又表现出了“快中求稳”的特点。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无人驾驶是电子信息和传统汽车制造业等的交叉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地图定位等)、控制管理系统(算法,芯片,操作系统等)、执行系统(集成控制管理系统)等;产业链中游包括智能驾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集成系统;下游企业包括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物流服务等。
电子信息是成都高新区的优势领域,四大重点产业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都与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有着高度互补的共生关系。最关键的是,目前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国产化仅2%,还存在巨大的补足空间。
无人驾驶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将会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这一个市场,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增长点。
2021年4月,由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局牵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百度阿波罗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启动了成都高新区智能驾驶示范项目建设。
2022年3月,成都市正式向成都高新区发放首批12张无人驾驶号牌。2022年7月,首批4台公交车和8台出租车,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智能化改造道路上开始做无人驾驶测试。
这批无人出租车装备了1个探测距离约200米的激光雷达、9个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组超声波雷达,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算法,让车辆对旁边的环境进行信息捕捉,再通过AI算法执行相应操作。无人驾驶出租车从9:00运营至17:00,市民通过“萝卜快跑”APP、小程序和百度地图无人驾驶打车入口,可以一键叫车,享受到新川创新科技园10平方公里范围的职住通勤和短途出行服务,涉及到商业区、住宅区、科技园区、大运会体育馆等应用场景。
作为四川省首个公开道路上的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示范项目,本次测试既是在检验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在检验智能道路。通过对道路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测试项目涉及的新川路、新通大道、梓州大道、锦和路、雅和南二路等主要道路,都进行了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C-V2X网络建设、车路协同应用软硬件开发、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研发等,通过安装集成激光雷达、路侧通讯单元、路侧计算单元、高清摄像头等各类设备的专用路杆,实现了对多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实地检验。
从运行测试情况去看,市民对无人驾驶出行的接受程度很高,成都高新区正计划在新川片区、金融城、天府一至五街等区域,申请增大无人驾驶测试的范围,同时增加车辆的投入,满足更多市民出行需求。
作为成都“双智”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充分展示了未来出行新形态,也为成都高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产业示范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圈强链”的过程中,成都高新区通过聚焦产业细致划分领域,不断做强现有产业链,延伸前沿产业链,布局未来产业链,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功能。(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