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发布时间:2024-02-04 15:40:46 来源:天博克罗地亚 浏览次数:180
原标题:追踪|终于找到了!阔别20年,广东人苦寻的成都仗义姐弟现身,但是没有想到的是……
5月9日,本报微博、微信以及在今日头条等第三方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的《广东老板寻成都恩人 许小华姐弟俩在哪里 为还5万元救急款 梁永雄找了你们20年》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方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梁永雄终于找到了恩人,但她却拒收还款..
“我叫杨成彬,你们要找的许小华我应该认识,弟弟应该叫许胜保,姐姐有虎牙,姐弟俩都比较瘦。”
不到早上8点,雷锋热线电话就一直响铃不断,多名热心市民纷纷向成都晚报记者提供信息线索。
同时还有大量网友通过成都晚报微博、微信留言,希望可以完成广东老板梁永雄寻找恩人的心愿。
5月1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在首页对本报有关报道进行重点推荐。截止昨日22点,阅读数超过了45万,评论数超过600多。
网友们纷纷在报道下留言:“能够在21年前拿出5万元借给别人,这样的情义真的很可贵”、“这样的故事,让我爱上成都了!”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对梁永雄的行为点赞,“没打欠条。20多年过去了还坚持还钱,诚信最可贵。”
当然,还有热心人在算账,比如“至少还100万”“五万,现在至少值50万,要是换做买了北京房子,那得值500万”。
除此之外,央视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全国50余家媒体对该篇报道进行了转载关注,网友们纷纷被许小华姐弟的慷慨相助所感动。
“我看到报道了,我就是你们要找的许小华,我弟弟叫许胜保,小名叫小宝。”5月10日中午,记者接到了一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几番交谈,记者确认了这就是梁永雄苦寻多年的许小华。
“真的是梁永雄在找我吗?他现在过得怎样?”许小华有很多问题不断涌出,当在得知梁永雄这20年来一直记得当初借给他5万元的事情后,许小华表示非常意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还记得这件事,我从来没想过要他还钱。”
同样激动的还有梁永雄,10日下午,在阔别20年后,他终于打通了恩人许小华的电话。
梁永雄和记者说,许小华目前定居北京,他也正好在北京出差,“由于工作原因,匆匆了解了彼此近况就挂了电话,只要她时间方便,我第一时间就会把钱送过去。”
记者在了解到,许小华在得知梁永雄当前条件并不是很好后,拒收还款;但梁永雄则从始至终坚持要诚信做人,还钱报恩。
1986年,年仅21岁的许小华已经是当时西南音响公司下设门店的店长,当时,梁永雄以广东供货商的身份来西南办事处出差,因为工作的原因,许小华与他变得慢慢熟识起来。
“由于是广东人,听不懂四川方言,梁永雄与员工交流的时候很费劲,总要花很长的时间。”许小华和记者说,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后,有时候她便主动站出来当起了“翻译”,“他听不懂的方言,我就通过普通话告诉他,空闲的时候我还会教他四川话。”
“成都人本来就热情好客,他一个人在异乡打拼不容易。”一来二去之间,两个人慢慢变成了好朋友,在姐姐的介绍下,当时在公司开车的弟弟许胜保也和梁永雄变得熟络起来。
据许小华回忆,梁永雄不能吃辣,弟弟就经常自发组织,要带他去找不辣的美食。
虽然只有半年时间,梁永雄与许小华两姐弟结下了深刻的情谊,就算他回到广州工作,也从始至终保持联系。
许小华和记者说,1990年的时候,她和弟弟离开原先的公司,在城隍庙电子市场开起门市,做音响、话筒等电子设备买卖。
而这个时候,梁永雄的工厂成为了他们的供货商,“有时候梁老板担心我们不过来,会在上一批货款没有结清时,就会发下一批货,从来不催款。”
许小华说,梁永雄的信任并不只是针对他们两姐弟,“只要是他的进货商,有困难的,他都会在不收款的情况下,优先出货。”
作为梁永雄目前还在联系的老进货商,成都人谢惠华和记者说,梁永雄是一个很友善、很仗义的老板,对每一个生意伙伴都是信任与照顾的。
1996年的一个晚上,许小华接到梁永雄老婆叶淑芳打来的电话,“老梁的厂子出事了!”叶淑芳告诉许小华,梁永雄在广东所开的工厂出现了极大的运转问题,面临着倒闭的危机,需要80多万。
许小华一边回忆当时的情况,一边和记者说:“梁老板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是倒下了,那他们家也就跨了,作为朋友这个忙必须帮。”
“门市卖了大概4万8,然后再找朋友借了点,总共5万元,全部都交到了嫂子手上。”许小华说,那个年代的5万元确实不是小数目,但他们至少拿出后生活不会变得窘迫。
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梁永雄的工厂要是倒闭了,那他和嫂子这辈子就得为还债而活了。
“我北上去了北京寻找机遇,弟弟则回到成都老家,试着东山再起。”许小华和记者说,尽管在北京最初的日子很辛苦,但她都一直咬牙坚持着,“再苦再难,我都没想过找家里要钱,更没想过找梁永雄还钱。”
至于为何当时不写借条就走,许小华解释,一切都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以前进货的时候,他那么信任我们,所以同样我们也信任他。更何况我和弟弟就没想过要他还,毕竟朋友一场,该帮就帮。”
许小华的声音没变,梁永雄马上叫出了她的小名,因为有工作要忙,他们在了解彼此近况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我们现在都在北京,只要她和小宝愿意,我都能抽出时间来见面还钱。”然而简短的对话中,许小华听出梁永雄的近况不怎么好,她和记者说,这笔钱还是不准备收,只要他有这份心就行了。
“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尽一点微薄之力是应该的,我相信弟弟也是这样想的。”20多年来,许小华姐弟俩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他们在面对朋友有困难时,仍然愿意伸手相助。
他说,这些年为了找到许小华姐弟,还上这笔钱,已经成了他的心病和执念,“现在终于找到了,有机会还钱了,我是说什么也不会不还的。”
因此,梁永雄决定,等许小华姐弟处理完工作上的事,就再约他们见面,然后当面还钱谢恩。
一方卖掉门店筹钱借给对方,却不求回报;另一方苦苦追寻恩人20年,只为报答当初那份善意。
当他们在20年后再次相遇,一方体谅对方条件艰难,拒收还款;一方坚持还钱,一定要报恩…对于这段关于善良与诚信的故事,这应该算是最温暖的结尾。
成都仗义姐弟的故事可能有个案因素,有些情节甚至还有些极端,但毋庸置疑的是,故事深深地打上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温暖特质和友善烙印。
我们不能忘记,仅仅由成都晚报率先报道产生全国影响力的,就有撞人不跑、负责到底的“仁义哥”王冬,宽容厚道、绝不讹人的“厚道翁”李光全,洪水中舍身救人的“锤子哥”高志强,公交车上为熟睡大爷甘当人肉靠垫20分钟的“靠垫哥”赵蒙等等。
近期,由本报率先报道的为环卫工自制免费酸梅汁的95后情侣,也得到了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央视新闻等的接力报道点赞。
这些成都“小人物”传递的正能量无疑来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化在每一片空气中,又汇聚成涤荡人心的滚滚洪流。
很多外地人来到成都后,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打动他们的,除了宜业宜居的环境,还有的友善互助的美德,“以文化人、 以德润城”, 人文成都更彰显人性的美好。